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研报精选 > 内容

中企海外并购别只想着买技术 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对风险的预判和防范之上

发布时间:2022-10-31 08:33:22 来源:金融投资报

中企海外并购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对风险的预判和防范之上,特别是在涉及到并购海外拥有核心技术类的企业,更要慎之又慎。核心技术不一定非要砸钱买来,关键还在于要自主掌握核心技术。中集集团若不是想通过收购MCI,拿到冷藏集装箱冷机核心技术,就不会出现被对方索要高额的“分手费”这一尴尬的一幕。

中国企业海外并购,要慎之又慎,千万别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10月20日晚间,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,须向A.P.穆勒-马士基集团(以下简称:马士基集团)支付和解费用8500万美元(约合6.09亿元人民币)。此前,中集集团公告称,拟收购马士基集团旗下马士基集装箱工业(以下简称:MCI)100%股权。但由于《股权购买协议》中所约定的交易先决条件不能达成,2022年8月25日,双方决定终止本次交易。也就是说,这笔8500万美元和解费,是中集集团并购马士基旗下企业MCI失败,所要付出的代价。虽然2021年,中集集团营业收入1637亿元,归母净利润66.7亿元,但是6亿元的和解费也不是一笔小数字。

这一中企失败的海外并购,产生了诸多警示意义和深刻的教训,那就是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太大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。特别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兴起,致使跨国并购不确定性大大增加,较之以往需要花费更多的研究和论证的时间。

2016年,因中国经济增速放缓,中国企业不得通过海外扩张并购的方式拓展业务,极力开辟新利润贡献点。据设于香港的清晖智库统计分析,整体而言,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主要目的在于强化核心技术、扩大市场、整合资源、优化战略等。近年来,因为中国企业的大手笔并购,中国企业并购“觅利”脚步加速已引起发国际时常强烈关注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,海外资产价格大幅缩水,这给中企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。在海外并购中,中国买家往往因以“土豪”的姿态提出较高的报价,而时常引发海外舆论哗然,质疑其并购合理性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。实际上,多数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并非不在意价格是否“划算”,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,是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。只要企业认为并购可以提升价值链分工、增强竞争力、体现企业价值,就会觉得很“划算”,甚至就会“视金钱如粪土”。

通过海外并购,中企海外并购不但能够全球布局,实现企业增值之目的,而且还能够在资金和人才的分配上,比其它企业具备更大的优势。不过,在已知的中企海外并购案例中,中企往往因为其介入进行中的并购交易的所谓“抢亲”模式而备受指责,有人认为这是中企自信的表现,也有人认为这是中企对其前期调查不自信所造成的。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财报分析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5   联系邮箱:29 13 23 6 @qq.com